国家医保局:改革支付方式,患者个人负担同比下降5%
发布时间:2025-07-24

新盛公司在线客服微信【77296577】2025年7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了一场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为主题的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章轲在会上阐述了“十四五”期间医保改革深化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并回应了记者的提问。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李滔、黄华波一同出席了会议。

在发布会上,章轲从五个方面概述了“十四五”期间全国医疗保障工作的成果。

首先,在促进公平可及方面,“十四五”期间,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维持在95%左右,2024年,全国基本医保的参保人数达到了13.27亿。基本医保的参保长效机制持续优化,每年约有8000万人得到医疗救助。职工和居民住院费用中,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和70%左右。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和普通门诊费用统筹保障机制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不断深化,参保人数已覆盖1.9亿人。

其次,在加强法治建设方面,《医疗保障法》的立法工作持续推进,《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两部行政法规已颁布实施,医保基金监管的法治建设得到加强,执法程序逐步规范,执法能力不断提升。

再次,在保障基金安全方面,医保基金的安全网不断加强,基金运行保持稳健。截至2024年底,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达到3.86万亿元。基金运行监测得到加强。基金监管体系全面建立,事前教育、事中提醒、事后监督和飞行检查等措施得到常态化实施,累计追回医保基金1045亿元。

此外,在科技赋能方面,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已全面建成,医保业务编码标准实现全国统一,医保智能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医保码、移动支付和电子处方得到全面应用,群众就医购药更加便捷。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从2020年的537万人次增至2024年的2.38亿人次,增长44倍,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超过90%。

最后,在协同发展方面,建立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医保各项改革持续助力医疗机构和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即时结算、直接结算、同步结算稳步推进。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现全国统一,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3159种。医保支付方式不断完善。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运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建立。

针对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于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问题,章轲表示,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关键措施。国家医保局将通过这些改革,引导医疗机构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滔回应了医保局在减轻民众医疗负担及促进医疗体系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以下是对文章内容的改写:

李滔回应称,国家医保局不仅致力于降低民众就医成本,还在强化医保对医疗机构的激励与引导,以推动医疗、医保、医药的协同进步和治理优化。

首先,医保支付方式的科学化。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医保支付改革持续深入,目前按病种付费已全面实施,支付方式从“后付制”转变为“预付制”,以及从按项目付费转向按病种付费,从而促使医疗机构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2024年,基本医保基金支出达到2.98万亿元,患者个人负担减少约5%。

其次,医保支付流程的高效化。医保基金支出持续增长,保障了参保者的健康,并支持医疗机构的发展。医保部门对支付流程进行改革,与财政部门合作建立了医保基金预付金制度,推动即时结算改革,缓解医疗机构的资金压力。目前,医保部门已向定点医疗机构预付了约一个月的医保基金,全国预付总额超过1700亿元。同时,结算周期从3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全国91%的统筹地区和48.48万家定点医药机构实现了即时结算,年度清算也加速完成。

最后,医保支付结果的透明化。国家医保局指导各地建立医保数据工作组,定期公开医保基金支付信息,以帮助医疗机构分析费用、结构及基金使用绩效,从而提升管理水平。所有统筹地区已实现与医疗机构面对面数据发布,医保数据公开已成为“开门办医保”的重要实践。医保局将继续推进数据发布常态化,助力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